奥之星 15564760972
公司新闻

中医体质理论指导下的四季养生

发布时间: 2022-02-28 15:36 更新时间: 2024-12-17 08:00

中医认为秋天五行属金,主肃杀,肺气旺。秋时,凄风惨雨,草木枯落。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处于“阳消阴长”之时,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秋季养生应顺应人体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状态的特点。秋宜食补防秋燥。秋天宜进食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来防止干燥的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如百合、蜂蜜、牛奶、梨、莲子、银耳等清补柔润之品,也可食用沙参、麦冬、百合、川贝等益气滋阴、宣肺化痰的保健中药制作的药膳。

同样的道理,秋季的时候,人体的阳气开始内敛,适当的“冻一冻”有利于阳气的收藏。现在,有些家长特别怕孩子冻着,秋天一转凉,就赶快给孩子穿得厚厚的,结果孩子经常出汗,腠理开泄,风寒由体表入侵,反而容易感冒;另外,秋冬季节反复出汗,易损伤人体津液,久而久之,导致小儿身体虚弱,而一些适当“冻一冻”的孩子身体很健壮。这就是“秋收”的道理。如果不能做到秋季养收,长此以往就会形成阴虚体质、血瘀体质等偏颇体质。

中医认为春天五行属木,主升发,肝气旺。春时,阳气初升,万物萌发,正月、二月间,乍寒乍热,宿疾复发,时令病起。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始生的特点。人们在春天容易犯困,一定要克服春困莫贪睡,每天睡眠要适当,好晚睡早起,适当穿着宽松衣服,以舒缓形体,使气血流畅,以适应春季阳气上升,万物勃生的变化。还要保持神情舒畅,做到心胸开阔、轻松愉快,乐观向上,忌孤坐独居,戒郁怒伤肝。

因为春季气温开始回升,人体内阳气开始生发,体内的气机是向外来的,但是春季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有“倒春寒”的说法,所以春季一定得“捂一捂”,可以有利于体内阳气逐渐生发起来,防止突然降温,损伤人体的阳气以及阻遏阳气的生发,这就是“春生”的意思。如果不能做到春季养生,长此以往就会形成阳虚体质、特禀体质、气郁体质等偏颇体质。

中医认为夏天属火,主长养,心气旺。夏时,阳气较盛,是万物生长繁荣、茂盛的季节。气候炎热、高温而多雨,多有暑湿之邪侵扰。夏季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充盛的特点。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注意精神的调养。要疏调情志,保持健康向上、神清气和、快乐欢畅的状态,从而使心神得养。夏季的饮食,应以清淡爽口,具有清热祛暑、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为主,如鲜藕、丝瓜、黄瓜、冬瓜、西红柿、薏苡仁、莲子、红小豆、绿豆等。应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夏季暑热外蒸,人体毛孔开放、汗液大泄,容易受风寒雨露侵袭,因此,晚上不宜在室外乘凉过久。应晚睡早起,适当午睡,以恢复疲劳,保持精力充沛;衣着方面要单薄一些,衣服应勤洗勤换,勿穿湿衣、汗衣。夏季三伏时节,由于湿气太重,人体的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甚至发生胃肠炎、痢疾等疾病,所以在长夏要保持居室干燥卫生、个人勤换衣物,平时多吃薏苡仁、莲子、红小豆、绿豆等清热利湿的食物。必要时可服用藿香正气胶囊,以防暑湿伤身。

夏季养长,夏季是春季的延续,夏季的气温不再忽高忽低,而是基本上持续高温,这时候人体的新陈代谢很旺盛,表现为汗多尿少,这样大量的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就可以通过排汗这种方式而排泄到体外,所以谚语讲“夏吃姜”是有道理的,姜味辛性温,能发汗解表,有助于阳气的发散。高血压、高血糖边缘的朋友,不妨在夏季的时间,适当做一些排汗的运动,减少空调的使用,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加深,当然,调养并不等同于治疗,病情较重的朋友切勿盲目停药,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体质调养逐渐减少药物使用量。

夏季是天气热的时候,同时也是较容易受寒的时候。在我接触的一些关节炎、肩周炎等患者当中,不少在叙述发病的情况时会提到,或是年轻时月经期曾趟过水、或是曾经在电风扇下吹了一整夜、或是大汗之后一盆凉水直接冲下等,年轻时不感觉怎样,只是隐隐作痛,也不在乎,到年纪大了却发现病情加重,苦不堪言。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通常采用“冬病夏治”——三伏贴疗法,效果显著。这些就是“夏长”的内容,如果不能做到夏季养长,长此以往就会形成阳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等偏颇体质。

四季养生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提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夏三月,此谓蕃秀……秋三月,此谓容平……冬三月,此谓闭藏……”人是从自然界中进化而来的,而自然界一直在有规律的变化着,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周而复始,那么人的生活也应该跟随着这种变化而变化,天变冷了,就添加衣服,天气暖和了,就减衣服,还有“春捂秋冻”的谚语,这些都是浅层次的养生知识,中医在更深一层次概括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中医认为冬天属水,主敛藏,肾气旺。冬时,自然界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气候寒冷。阳藏阴盛,万物闭藏,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特点和规律,以静养、藏精为主,是进补的好时节。以保阴潜阳、藏精御寒为原则,选用温补的食物进行调养,可以温养全身组织,增强体质,提高人体防寒的能力。冬季寒冷阴盛,应静养。即宜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固阴精。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虽冷,但仍要坚持锻炼,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冬季养藏,冬季是秋季的进一步发展,“收”的进一步化就是“藏”。这时候人体的阳气会里走,人体的脾胃运化功能会比较强,所以大家会有食欲大开的感觉,这也正是人体进补的佳时候。所以阳虚体质的患者这时可以适当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但是注意一定不要和辣椒一块食用,容易上火;阴虚体质的患者可以适当食用冬虫夏草老鸭汤;气虚体质的患者可以适当食用黄芪童子鸡等。也可以到当地医院进行中医辨证治疗依据个人体质开具滋补作用的膏方,药食结合,效果会更好。正如谚语:冬令进补,春季打虎。由于现代冬季取暖设备的应用,极易使家居环境过于燥热。每于冬季供暖时间不久,便会增加很多因咽干口燥、干咳少痰、小便黄赤、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前来就诊的患者,究其原因,跟供暖时家居环境过于燥热有很大关系。可以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同时泡金银花、玉蝴蝶等中药药茶的方法也可以缓解由此带来的不适。另外,萝卜是冬季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谚语讲“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性凉,既有利于阳气的收敛,又可清郁热。冬季养藏的道理主要有这些,如果不能做到冬季养藏,长此以往就会形成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等偏颇体质。

正如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顺应四时变化,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饮食有节有度,调畅情志,适当运动,避免偏颇体质的形成,是预防疾病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疾病已经形成,采取上述方法,也能既病防变,促进康复。终实现《黄帝内经》所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天人合一的养生目标。


联系方式

  •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南张街道红星西路南张建筑公司宿舍北5排4号(注册地址)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583299
  • 销售总监:何金仲
  • 手机:15564760972
  • 传真:0537-2583299
  • 微信:15564760972
  • QQ:3405148300
  • Email:3405148300@qq.com